鋁合金陽極氧化前處理工藝是決定產品外觀質量的重要環節,型材機械紋的去除、起砂、亞光、增光等多種質量要求均由前處理工藝決定。
傳統的前處理工藝分為三種:
(1)、堿(jian)(jian)蝕(shi)工藝:由除油(you)(you)→水洗(xi)→堿(jian)(jian)蝕(shi)→水洗(xi)→出光→水洗(xi)→氧化(hua)組成,即型材經(jing)除油(you)(you)后,在堿(jian)(jian)蝕(shi)槽(cao)中經(jing)堿(jian)(jian)蝕(shi)處(chu)理(li)去除機械(xie)紋和自然氧化(hua)膜(mo)、起(qi)(qi)砂,然后經(jing)出光槽(cao)除去表面(mian)黑灰,即可進行陽極氧化(hua)。該工藝的核心(xin)工序(xu)是堿(jian)(jian)蝕(shi),型材的表面(mian)平整度、起(qi)(qi)砂的好(hao)壞等均由該工序(xu)決(jue)定。為了達到(dao)整平機械(xie)紋的目的,一般需(xu)堿(jian)(jian)蝕(shi)12-15分鐘,鋁耗達40-50Kg/T,堿(jian)(jian)耗達50Kg/T。如(ru)此高的鋁耗,既(ji)浪費(fei)資源,又(you)帶來嚴重的環保(bao)問題,增加廢水處(chu)理(li)成本。該工藝已采用了100多年,大部(bu)分鋁材廠沿用至今,直到(dao)近兩年,才由酸蝕(shi)逐漸取(qu)代。
(2)、酸蝕工藝:由除油→水洗→酸蝕→水洗→堿蝕→水洗→出光→水洗→氧化組成。型材經除油后先酸蝕,后堿蝕,出光,完成前處理。該工藝的核心工序是酸蝕,去機械紋、起砂等均由酸蝕決定。不同于堿蝕,酸蝕的優點是去機械紋能力強、起砂快、鋁耗低,一般3-5分鐘即可完成,鋁耗幾乎是堿蝕的1/8-1/6。從工作效率和節約資源的角度看,酸蝕無疑是堿蝕工藝的一大進步。然而,酸蝕的環保問題更加突出:酸槽的有毒氣體HF的逸出及水洗槽Fˉ的污染。氟化物一般都有劇毒,處理更加困難。另外,酸蝕處理后,型材外觀發黑發暗,盡管不得已延續了堿蝕和出光,可增亮一些,但仍然很暗,既增加了工序,又損失了光澤,這些問題至今還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。
(3)、拋光工藝:由除油→水洗→拋光→水洗組成,型材經除油后即放入拋光槽,經2-5分鐘拋光后,可形成鏡面,水洗后可直接氧化。該工藝的核心工序是拋光,去紋、鏡面都在拋光槽完成。拋光具有鋁耗低、型材光亮的優點,但拋光槽的NOx的逸出,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及操作工的身體傷害,同時,昂貴的化工原料成本等因素也制約了該工藝的推廣。 通觀上述三種工藝,雖各有特點,但缺點也比較突出,如堿蝕鋁耗高、堿渣多、工效低;酸蝕氟化物污染、型材發暗;拋光污染嚴重,成本過高等等。這些工藝要么污染了環境,要么浪費了鋁資源,要么降低了鋁材表面質量,亟待進行工藝改進。
聲明:本文(wen)僅(jin)供交流(liu)學(xue)習,版(ban)權歸屬原作者,部分文(wen)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,若來(lai)源標注錯(cuo)誤或侵犯到(dao)您的權益,煩請告(gao)知(zhi),我們將(jiang)立即刪除(chu),謝(xie)謝(xie)!!!